时间: 2025-04-30 15:4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2:50
“临事而惧”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面对事情时感到害怕或担忧。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面对重要或困难的事情时,人们应该保持一种谨慎和敬畏的态度,以避免轻率行事。
在文学作品中,“临事而惧”常用来描述人物在面对重大决策或挑战时的内心状态,强调其谨慎和深思熟虑。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劝诫他人在处理重要事务时要小心谨慎,不要轻率行事。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决策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情绪管理。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处理事情的态度和方式上有所不同。同义词强调的是谨慎和考虑周全,而反义词则强调的是缺乏考虑和冲动行事。
“临事而惧”这个成语出自《论语·述而》:“子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面对事情时感到害怕,是因为喜欢通过深思熟虑来达成目标。这个成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接受,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一种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临事而惧”被视为一种美德,强调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谨慎和敬畏的态度。这种思想与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相契合,即在行动之前要充分考虑和评估,避免极端和冲动。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稳重和可靠。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和深思熟虑的重要性。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做出明智的决策,还能在团队中树立信任和尊重。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经常遇到需要做出重要决策的时刻。每当我感到压力和焦虑时,我就会提醒自己要“临事而惧”,确保在行动之前充分考虑所有可能的后果和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在风暴来临之际,
我临事而惧,
心中波澜不惊,
谋划着前行的每一步。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人在面对巨大挑战时,眉头紧锁,眼神坚定,手中拿着计划书,周围是忙碌的团队成员。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沉稳的背景音乐,伴随着紧张而有序的讨论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pproach with caution”或“be cautious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这些表达也强调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谨慎和深思熟虑的态度。
“临事而惧”这个成语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提醒,无论在个人生活还是职业发展中,保持谨慎和深思熟虑的态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帮助我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还让我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和自信。
夫庙算而后出军,犹~,况今庙算有阙而欲用之,臣诚未见其利也。
1.
【临】
哭(很多人哭,或聚众哭,为丧事而悲痛哭泣)。
【引证】
《集韵》-临,哭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 、 《史记·高祖本纪》-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 《汉书·文帝纪》-遗昭曰,无发民哭临宫殿中
2.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惧】
(形声。从心,瞿声。本义:害怕,恐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惧,恐也。 、 《墨子·尚同中》-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 、 《史记·屈原列传》-楚兵惧,自秦归。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荀子·解蔽》-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 、 《礼记·礼运》-喜怒哀惧爱恶欲。 、 《论语·子罕》-勇者不惧。
【组词】
惧思、 惧选、 惧高症
1. 【临事】 谓遇事或处事; 特指治理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