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1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4:17:52
“书囊无底”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书袋(或书箱)没有底部,比喻知识渊博,学识深厚,仿佛永远装不满。它强调了知识的无限性和学*的持续性。
在文学作品中,“书囊无底”常用来形容学者的博学多才,如“他的学问深不可测,真是个书囊无底的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教育或学术讨论中,它可以用来赞扬某人的学识。
同义词:学富五车、博古通今、满腹经纶 反义词: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学识浅*
“书囊无底”这个成语可能源自古代文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书籍的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用来形容那些学识渊博的人,强调知识的无限性和学*的持续性。
在*传统文化中,读书被视为提升个人修养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书囊无底”这个词汇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的热爱。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向往。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断追求知识、不断学的人,激励我也要成为一个不断学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的知识非常渊博,无论我们提出什么问题,他都能给出详细的解答。那时,我就觉得他真是个书囊无底的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书囊无底深似海,学海无涯苦作舟。”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堆满书籍的房间,书籍从地板堆到天花板,象征着知识的无限。听觉上,我可以想象翻书的声音,象征着知识的获取。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bottomless well of knowledge”,意思相近,都强调了知识的无限性。
“书囊无底”这个词汇强调了知识的无限性和学的持续性,它激励我不断学,不断追求知识。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工具,能够准确地传达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的热爱。
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叔爹,~,如何读得尽?
1.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
2. 【囊】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底】
(形声。从广(yǎn),氐(dǐ)声。本义:止住;停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底,止居也。 、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壅蔽湫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