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4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45:36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
画。
【引证】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书可,画可也。”-今大将军问事,但令我书可邪?
书籍,装订成册的著作。
【引证】
《正字通》-书,凡载籍谓之书。 、 《史记·韩非列传》-申子、韩子皆著书。 、 《论语·先进》-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 《史记·礼书》李隐-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组词】
史书、 图书、 书客、 书香之族、 书香一脉、 书包翻身、 书谜儿、 书帕、 书剑、 书笈、 书仪、 书腐、 书心儿、 书劫、 书会、 书呆、 书城、 书脑、 书阁、 书录、 书囊
信件,信函。
【引证】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唐·杜甫《石壕吏》-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 《资治通鉴》-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
【组词】
书介、 书尾、 书呈、 书字、 书办、 书启师爷、 书役、 书尺、 书素、 书筒、 书题、 书缄
奏章;文书,文件。
【引证】
《战国策·齐策》-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 、 《乐府诗集·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组词】
证书;保证书;说明书;书可、 书禀、 书文、 书府、 书佐、 书办
书法。
【引证】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 欧阳修《学书费纸》-学书费纸,犹胜饮酒费钱。
【组词】
楷书;隶书;书判、 书圣、 书意、 书品、 书格
《尚书》的简称。
【引证】
清·刘开《问说》-《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文字。
【引证】
李贺《感讽》-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
又如:书理(即文理。文辞之义理与脉络);书士(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书轨(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书计(文字与筹算)。
指“六书”,即中国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论。
【引证】
《礼记》。孙希旦集解:书、计,即六艺中六书、九数之学也。-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
古代皇帝的诏书。
【引证】
《汉书》-今以一郡一国之众,对无应书者,是王道往往而绝也。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