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5: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5:47
词汇“书士”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书士”可能指的是与书籍相关的专业人士,比如图书管理员、编辑、作家等。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其确切含义可能需要更多的上下文信息来确定。
“书士”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与书籍打交道的人,或者是对书籍有深入研究的人。
由于“书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指代某个特定的角色,如一个热爱书籍并以此为生的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社群或讨论中。
由于“书士”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某个特定社群或个人创造的词汇,用于描述一个特定的角色或职业。
在重视教育和知识的社会中,“书士”可能被视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角色。它可能与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书籍的热爱联系在一起。
“书士”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学术、智慧和传统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安静的图书馆、古老的书籍和知识的传承。
由于“书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书士”来描绘一个沉浸在书海中的形象:
在书的世界里,他是那位书士,
翻阅着岁月的篇章,不问世事。
“书士”可能让人联想到安静的图书馆环境,书页翻动的声音,以及书架上排列整齐的书籍。
由于“书士”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书士”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来探讨与书籍相关的专业人士。它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社群中被使用,但在日常语言中并不常见。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1.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