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6:59
厌倦:指对某事物或活动感到疲倦、不感兴趣,失去了继续进行或参与的兴趣和动力。
厌倦一词源于古汉语,由“厌”和“倦”两个字组成。“厌”原指饱足,后引申为不满、厌恶;“倦”指疲劳、疲倦。两者结合,形成了现在的含义。
在现代社会,厌倦常常与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压力的工作环境相关。人们容易对重复和单调的事物感到厌倦,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创新和变革的需求。
厌倦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沮丧、无力感。它可能引发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改变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厌倦可能出现在长期从事同一工作或生活方式后,促使人们寻求新的挑战和兴趣。
在诗歌中,厌倦可以用来表达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如:
厌倦了城市的喧嚣, 我渴望一片宁静的田野。
厌倦可能让人联想到单调的色彩(如灰色)和重复的噪音(如机器的轰鸣声)。
在英语中,“厌倦”可以对应为“boredom”或“weariness”,在不同文化中,对厌倦的表达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厌倦是一个普遍的情感体验,它在语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我们表达对重复和单调的不满。了解和识别厌倦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整生活和工作,寻求新的动力和兴趣。
1.
【厌】
(形声。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饱,满足 同: 餍
【引证】
《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厌。 、 宋·苏洵《六国论》-秦之欲无厌。 、 宋·苏轼《教战守》-求之者无厌。
【组词】
厌极、 厌饫、 厌塞、 厌伪、 厌恋、 厌副、 厌足
2.
【倦】
(形声。从人,卷声。本义:疲倦,劳累)。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司马相如传》集注-倦,疲也。 、 潘岳《西征赋》-倦狭路之迫隘。 、 《礼记·表记》-不继之以倦。 、 《论语》-居之无倦。 、 《汉书·严助传》-士卒罢倦。 、 《战国策·齐策四》-文倦于事。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劳苦倦极。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鸟倦飞而知还。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相公倦。
【组词】
困倦、 倦程、 倦飞、 倦怯、 倦惫、 倦闷、 倦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