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3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37:05
对牛鼓簧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对着牛弹奏簧乐器”,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费力气,不起作用。这个成语强调了沟通对象的不匹配,导致努力无效。
在文学作品中,对牛鼓簧 常用来讽刺那些不切实际、不考虑对象的沟通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人无谓努力的同情或嘲笑。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考虑受众背景和理解能力的教学或培训方法。
同义词:对牛弹琴、白费口舌、对马弹琴 反义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都围绕着沟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展开,但对牛鼓簧 更强调的是对象的不匹配和努力的无效性。
对牛鼓簧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对牛弹琴,牛不闻,非牛不闻,琴不足以致其听也。”后来演变为“对牛鼓簧”,意思相同,都是比喻说话不看对象,白费力气。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因材施教”的理念,强调沟通和教育应该根据对象的特点和能力来进行。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无奈和讽刺的情感,让人联想到那些不切实际的努力和无效的沟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试图向一个完全不感兴趣或不理解的人解释某件事情,结果发现自己的努力完全是徒劳的,这时就可以用“对牛鼓簧”来形容这种情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对牛鼓簧声声慢,
不解风情意自闲。
白费唇舌空自叹,
何如静听流水潺。
想象一个人对着一头牛弹奏着古老的簧乐器,牛却无动于衷,这样的画面和声音可以引发一种荒诞和无奈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preaching to the choir”(对唱诗班讲道),意思是向已经同意你的人讲道理,或者“casting pearls before swine”(把珍珠丢在猪前),意思是对不懂得欣赏的人展示珍贵的东西。
对牛鼓簧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沟通时要考虑对象的背景和理解能力,避免无效的努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沟通更加精准和有效。
是犹对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术终于昧然也。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引证】
《说文》-牛,大牲也。 、 《易·说卦》-坤为子母牛。 、 《左传·昭公五年》-纯离为牛。 、 《礼记·坊记》-东邻杀牛。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牛曰太牢。 、 《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牛田牧田。 、 《乐府诗集·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 唐·白居易《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耕牛、 牛酒、 牛旄、 牛性、 牛埭、 牛领、 牛具、 牛刀、 牛蓑、 牛骥同皂、 牛后、 牛眠地
3.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
4.
【簧】
(形声。从竹,黄声。本义:乐器中用以发声的薄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簧,笙中簧也。 、 《诗·秦风·车邻》-并坐鼓簧。 、 《礼记·月令》-调竽笙竾簧。 、 《楚辞·忧苦》-愿假簧以舒忧兮。
【组词】
簧言、 簧口、 簧口利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