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1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13:09
“一鼓作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战斗开始时,第一次击鼓能够振奋士兵的士气。基本含义是指做事时趁着一开始的劲头,一气呵成,不间断地完成。
在文学作品中,“一鼓作气”常用来形容人物在关键时刻的果断和决心,如在《三国演义》中,描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就用了这个成语来强调他的勇猛和决心。
在口语中,人们常用“一鼓作气”来鼓励别人在开始做某事时不要犹豫,要迅速行动。
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项目启动时的快速推进和高效执行。
同义词:一气呵成、趁热打铁
反义词:拖泥带水、半途而废
“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原指古代战争中击鼓进军,第一次击鼓士气最旺,再次击鼓士气就衰减,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做事要趁势而为,一气呵成。
在**传统文化中,“一鼓作气”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勇”和“决”,强调在关键时刻要有果断和勇气。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有坚持到底的精神。
“一鼓作气”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精神。它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决心和毅力,不断前进。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经在一次长跑比赛中使用“一鼓作气”的策略,一开始就全力以赴,最终成功超越了多名选手,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初露,一鼓作气,踏破黎明的寂静,追逐梦想的脚步不停。”
视觉上,“一鼓作气”可以联想到战士们整齐划一的步伐和坚定的眼神;听觉上,则是战鼓隆隆,激励人心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意思是在机会出现时立即行动,与“一鼓作气”有相似的含义,都强调抓住时机,迅速行动。
“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有力的鼓励词,也是一个行动的指南。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明白了在面对挑战时要有决心和勇气,不断前进。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初听这话,还是~的。
春秋时期齐国恃强凌弱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军迎敌,两军相遇,齐军擂起战鼓,而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没有擂鼓。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低落,鲁军才第一次擂鼓。鲁军靠的就是一鼓作气的士气以少胜多,打败了齐军
1.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2.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
3.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4.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