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4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45:33
对生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相对而生”或“成对出现”。在植物学中,它特指一种叶序,即植物的叶片在茎的两侧相对排列,每对叶片相互对生。
“对生”一词源于汉语,直接表达了“相对而生”的概念。在植物学中,这一术语被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常常与对称美、和谐相联系,如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对称布局。
“对生”给人以平衡、和谐的感觉,联想至生活中的对称美,如对称的花纹、对称的建筑设计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注意到一些植物的叶片是对生的,这种观察增加了我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叶片对生,如同恋人相依,在春风中轻轻摇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对对生的叶片在阳光下闪耀;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和谐的旋律,如同对生的叶片在风中轻轻摇摆。
在英语中,“对生”可以翻译为“opposite”或“opposite leaves”,在植物学中同样指叶片相对排列的方式。
“对生”这一词汇在植物学中有着明确的定义和应用,同时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自然界及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