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5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59:09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中最接近地表的一层,其高度从地面延伸至约8-15公里,具体高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对流层内含有约75-80%的大气质量,是天气现象发生的主要区域,包括云、雨、雪等。
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和环境科学中,对流层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描述大气循环和气候变化。在文学和口语中,对流层可能被用来比喻社会结构或组织中的底层,或者描述与地面紧密相关的活动和现象。
“对流层”一词源自拉丁语“convectus”(意为“携带”)和“sphere”(意为“球体”)。在20世纪初,随着气象学的发展,这一术语被正式引入科学文献中,用以描述大气中这一特定层次。
在现代社会,对流层的概念与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紧密相关。公众对空气质量和全球变暖的关注,使得对流层的健康状况成为热门话题。
对流层可能让人联想到蓝天、清新的空气和自然美景,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污染和气候变化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对流层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报告,从而做出相应的活动安排。
在诗歌中,对流层可以被描绘为连接天空与大地的桥梁,承载着生命的气息和自然的奥秘。
观看飞机穿越对流层的视频或听风声穿过树梢的声音,可以让人感受到对流层的动态和生命力。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Troposphere”,德语中的“Troposphäre”,对流层的概念和使用基本一致,反映了科学术语的普遍性和标准化。
对流层不仅是大气科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连接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关键环节。了解对流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从而在个人和社会层面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3.
【层】
(形声。从尸,尸者象屋形,从屋省。本义:楼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层,重屋也。 、 刘孝绰《栖隐寺碑》-珠殿连云,金层辉景。
【组词】
层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