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1:33
“栗栗自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栗子一样颤抖,形容非常害怕,以至于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极度恐惧或紧张的状态下,身体反应的自然表现。
在文学作品中,“栗栗自危”常用来描绘人物在面对极端危险或心理压力时的生理反应,增强情节的紧张感和读者的共鸣。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恐惧情绪时,人们可能会直接使用“害怕得发抖”等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医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恐惧症患者的症状。
“栗栗自危”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与“栗子”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自然颤抖的特性有关。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危险时的自然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固定为一个描述恐惧状态的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强调内心的平静和外在的镇定,因此“栗栗自危”这样的表达在正面描述中较少出现,更多是在负面或紧张的情境中使用。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它让我联想到在极端压力下的人类本能反应,以及在面对未知和危险时的无助感。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观看一部恐怖电影时,我感受到了“栗栗自危”的情绪,那种紧张和恐惧让我无法自控地颤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风声鹤唳,心中栗栗自危,不知前方何物潜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黑暗中颤抖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悬疑的背景音乐来增强这种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aking like a leaf”,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惧时的颤抖状态。
“栗栗自危”这个词汇在描述恐惧和紧张情绪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生理反应,还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的词汇量,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栗栗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纵然杀得谢逊,只怕这广场上也非染满鲜血、伏尸遍地不可,不由得均有~之感。
1.
【栗】
(会意。甲骨文象结了果实的栗树形。本义:木名。果实也称栗,可食)。
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叫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坚实,供建筑和制器具用;树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叶子可喂柞蚕。
【引证】
《说文》-栗,栗木也。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公羊传·文公二年》-练主用栗。 、 《论语》-哀公同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组词】
栗主、 栗跗
2.
【栗】
(会意。甲骨文象结了果实的栗树形。本义:木名。果实也称栗,可食)。
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叫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坚实,供建筑和制器具用;树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叶子可喂柞蚕。
【引证】
《说文》-栗,栗木也。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公羊传·文公二年》-练主用栗。 、 《论语》-哀公同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组词】
栗主、 栗跗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