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1:18
栗凿(lì záo)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用栗木制成的凿子”。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手工艺或木工领域中有所提及。
由于栗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偶尔会用来描述古代木工工具或手工艺品。在口语中,几乎不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木工或古董修复,可能会提及。
栗凿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栗木”和“凿子”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栗木因其坚硬和耐用性而被用于制作工具,如凿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木凿”等通用词汇。
在古代**,木工和手工艺是非常重要的行业,栗凿作为工具之一,反映了当时手工艺人的技艺和工具的材质选择。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手工工具逐渐被电动工具取代,栗凿的使用也相应减少。
栗凿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工匠的辛勤劳动和精湛技艺,带有一种传统和怀旧的情感。它也可能让人想到木头的质感和手工制品的独特魅力。
由于栗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如果我在参观木工艺品展览或阅读有关古代手工艺的书籍时遇到这个词汇,我会对古代工匠的技艺和工具产生敬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栗凿:
在古老的工坊里,
栗凿轻敲,木屑飞舞,
时光雕刻着岁月的痕迹,
每一凿,都是匠心的印记。
栗凿可能让人联想到木工工坊的景象:木屑飞扬,凿子敲击木头的声音,以及工匠专注的神情。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传统手工艺的生动画面。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类似的工具可能被称为不同的名称,但其功能和用途大致相同。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工具可能被称为“wood chisel”。
栗凿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反映了古代手工艺和工具的特点。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仍然具有文化和历史的价值。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栗】
(会意。甲骨文象结了果实的栗树形。本义:木名。果实也称栗,可食)。
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叫栗子,果仁味甜,可以吃。木材坚实,供建筑和制器具用;树皮可供鞣皮及染色用;叶子可喂柞蚕。
【引证】
《说文》-栗,栗木也。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公羊传·文公二年》-练主用栗。 、 《论语》-哀公同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组词】
栗主、 栗跗
2.
【凿】
(形声。从金,鑿(zuò)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凿,穿木也。 、 《仪礼·士丧礼》-重木刊凿之。 、 宋·沈括《梦溪笔谈》-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组词】
凿巾、 凿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