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2:03
听察: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听”意味着用耳朵接收声音,而“察”则意味着仔细观察或分析。结合起来,“听察”指的是通过倾听并仔细分析来获取信息或理解情况。
“听察”这个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意义一直保持相对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最初的军事侦察扩展到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技巧。
在**文化中,“听察”常常与智慧和谨慎联系在一起。在古代,君主和官员被教导要通过听察来了解民情,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
“听察”这个词给人一种深思熟虑和细致入微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一个细心、有洞察力的人,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找到关键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听察”这个概念来提高我的沟通技巧。例如,在与同事讨论项目时,我会注意他们的语气和表情,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观点和感受。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听察”:
风中传来细语, 听察其深意, 叶落知秋至, 心静见真谛。
想象一个侦探在昏暗的房间里,仔细地听着录音带中的每一个细节,试图从中找出线索。这种场景可以激发对“听察”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listen and observe”或“listen carefully”可以对应“听察”的概念。不同文化中,对于通过倾听来获取信息的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听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汇,它不仅帮助我在语言学中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多重含义,还指导我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更有效地沟通和理解他人。通过深入学和分析“听察”,我更加意识到倾听在交流中的重要性。
1.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2.
【察】
(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察,复审也。 、 《楚辞·离骚》-览察草木。 、 贾谊《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 、 《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 、 《史记·魏公子列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宋·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组词】
观察、 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