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9:00
朴简:这个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朴”意味着简单、质朴、不加修饰,而“简”则表示简洁、不复杂。结合起来,“朴简”通常指的是一种简单而不繁复、质朴而不华丽的状态或风格。
“朴简”一词源自汉语,其字面意义和基本含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论语》和《庄子》中,已有对朴素、简洁思想的论述,这些思想影响了“朴简”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在**传统文化中,“朴简”常与道家的无为而治、返璞归真的思想相联系。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简单生活的追求,“朴简”也成为一种生活哲学和审美趋势。
“朴简”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自然、纯净和内心的宁静。它鼓励人们摒弃繁杂,回归本真。
在个人生活中,我倾向于追求朴简的生活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物质负担,专注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诗歌: 朴简如山间清泉, 流淌在心田, 洗净尘世的繁杂, 留下一片宁静的天。
在西方文化中,“朴简”可以对应于“simplicity”或“minimalism”,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对简单、质朴生活的追求是相通的。
“朴简”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审美追求。它提醒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寻找简单的美,回归内心的平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朴简”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生活哲学和审美观。
1.
【朴】
(形声。从木,菐声。本义:未加工的木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朴,木素也。 、 《书·梓材》。马注:“未成器也。”-既勤朴斫。 、 《老子》-朴散则为器。 、 《论衡·量知》-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
2.
【简】
(形声。从竹,间声。本义:竹简。古代书写了文字的狭长竹片)。
同本义。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叫“策”(册)。
【引证】
《诗·小雅·出车》-畏此简书。 、 《礼记·王制》。注:“策书也。”-执简记。 、 《考工记·弓人》-小简而长。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
【组词】
简素、 简书、 简札、 简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