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3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36:44
听天任命: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听从天意的安排,任命即任命、指派的意思。基本含义是指顺从天意或命运的安排,不强求,不抗争,接受既定的事实或结果。
听天任命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与中国的宿命论和儒家思想中的“天命”概念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表达接受命运的态度。
在中国文化中,听天任命与儒家思想中的“天命”观念有关,强调个人应该接受命运的安排。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安慰或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平和的心态。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无奈和接受。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平静的湖面,或者是古老的庙宇,给人一种宁静和接受的感觉。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面对职业选择时感到困惑,最终决定听天任命,接受了一个看似不是最理想但却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风起云涌,世事无常,
听天任命,心自安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宁静山水或古老庙宇的画面,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宁静的古典音乐,如古筝或笛子的旋律,来增强这种接受和宁静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et go and let God”(放手交给上帝),表达了类似的接受和顺从的态度。
听天任命这个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不仅仅是一个表达接受命运的词汇,也是一种生活哲学。在现代社会,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无法改变的事情时,保持平和的心态,接受现实,这也是一种智慧。
听天任命,慎厥所修。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老爷又是位循规蹈矩,~,不肯苟且的人,只得呈报销假投供。”
1.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任】
(形声。从人,壬(rén)声。甲骨文字形。壬是任的初文。壬即担荷的担子的竖立形。本义:挑担;荷;肩负)。
同本义。
【引证】
郭璞《江赋》-悲灵均之任石。 、 《诗·大雅·生民》。注:“任,犹抱也。”-是任是负。 、 《国语·齐语》。注:“任,抱也。”-负任担荷。 、 《国语·齐语》。注;“犹抱也。”-负任儋荷。 、 《楚辞·悲回风》-任重石之何益。
【组词】
任石、 任车、 任负
4.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