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3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5:31:51
死要面子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宁愿死也要维护自己的面子”,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过分注重自己的尊严和形象,即使在不利或不合理的情境下,也要坚持维护自己的面子,不愿意承认错误或失败。
死要面子 这个词汇源于**传统文化中对“面子”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过分维护自己形象的行为。
在文化中,“面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个人的尊严和社会地位。因此,死要面子 这个词汇在社会中尤为常见,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形象的重视。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固执、不灵活和缺乏自我反省的人。它也可能让人想到那些因为过分维护面子而失去真正价值和机会的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都遇到过那些因为死要面子而拒绝承认错误的人。例如,在工作中,有些同事可能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而导致了更大的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死要面子,
如同顽石,
不愿在风雨中低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aving face”,但死要面子 更强调了这种行为的极端性和负面后果。
死要面子 这个词汇揭示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自我形象的重视,但也提醒我们,过分维护面子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和冲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
阿巧姐却是有点如俗语说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硬记三家出张,颇以为苦。
他就是~。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要】
要点,纲要。
【引证】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 《商君书》-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
【组词】
纪要、 扼要、 要谛、 要窍、 要归、 要本、 要端、 要令、 要义、 要机
计数的簿书。
【引证】
《周礼》。郑玄注:“要者,簿书也。考,谓考较其功。”-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
【组词】
要会
3.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