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0:40
漏策: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在计划或策略中出现的疏忽或遗漏,导致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效果。它强调的是在策略制定过程中的失误,这种失误可能是由于考虑不周、信息不全或判断错误等原因造成的。
在文学作品中,“漏策”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角色的失败或挫折,强调其策略上的不足。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批评某人的计划不够周全。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商业或政治,这个词可能用来分析战略失败的原因。
同义词:疏忽、失误、失策、遗漏 反义词:周密、完善、精确、无懈可击
“漏策”一词由“漏”和“策”两个字组成。“漏”原指液体从容器中流出,引申为遗漏、疏忽;“策”指计划、策略。两者结合,形成了描述策略上疏忽的词汇。
在强调策略和计划重要性的文化中,“漏策”这个词可能会被频繁使用,用以警示人们在做决策时要全面考虑,避免因小失大。
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关联到失败和错误。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挫败感、失望或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团队项目中遇到“漏策”的情况,比如在时间管理或资源分配上的疏忽,导致项目进度受阻。
在诗歌中,可以将“漏策”用于比喻,描述人生旅途中的意外和挫折,如:“在人生的棋盘上,每个漏策都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棋盘游戏中,一个棋子因为玩家的疏忽而被对手吃掉;听觉上,可能是人们在讨论策略失误时的叹息声。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策略失误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在计划或决策中的疏忽。
“漏策”这个词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要谨慎周到,避免因小失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类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
2.
【策】
(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引证】
《考工记·舟人》-軓前十尺而策半之。 、 《礼记·曲礼》-则仆执策立于马前。 、 《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 、 《左传·襄公十七年》-左师为已短策。 、 《汉书·王褒传》-伤吻敝策。 、 《战国策·赵策》-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 唐·韩愈《杂说》-执策而临之。 、 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组词】
策辔、 策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