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4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7:20
漏眼: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物品上的小孔或裂缝,使得内部的物质能够透过这些小孔或裂缝泄露出来。二是指在观察或检查时遗漏了某些细节或重要信息。
在不同的语境中,“漏眼”的使用有所不同:
“漏眼”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漏”和“眼”两个字组成。其中,“漏”指的是液体或气体从容器中流出,“眼”在这里指的是小孔或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漏眼”的含义扩展到了比喻意义上的疏忽或遗漏。
在中国文化中,“漏眼”常常与细心和谨慎相对立,强调在任何工作中都需要全神贯注,避免因小失大。
“漏眼”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通常与错误或失败联系在一起。它提醒人们在任何工作中都要保持警惕,避免因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装修房子时因为漏眼了一个小细节,导致后来需要重新施工,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漏眼”可能带来的后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流水,漏眼处,青春已逝。”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古老的陶罐,底部有一个小孔,水从孔中缓缓流出,这个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漏眼”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漏眼”可以对应为“oversight”或“leak”,但“oversight”更多指的是疏忽,而“leak”则特指泄漏。
“漏眼”这个词在中文中是一个多义词,既可以指物理上的泄漏,也可以指观察或检查时的疏忽。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细致和周到。
1.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
2.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