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3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37:13
“三十六策”源自**古代的兵书《三十六计》,是一套关于军事策略和战术的总结。字面意思是指三十六种策略或计谋,基本含义是指在复杂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和方法。
“三十六策”源自《三十六计》,这本书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后经明代军事家茅元仪整理成书。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十六策”逐渐从军事领域扩展到日常生活和商业领域,成为解决问题的通用词汇。
在**文化中,“三十六策”象征着智慧和策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在社会背景中,它强调了在复杂情况下灵活运用策略的重要性。
“三十六策”给人以智慧、策略和灵活性的联想,常用于描述聪明、机智的人或情境。它激发人们对策略和智慧的向往。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经常遇到需要灵活应对的情况,这时我会想到“三十六策”,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智慧如星辰,三十六策闪光芒,困境中寻出路,策略引领前行航。”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tactics”或“strategies”,但“三十六策”更强调具体的计谋和策略,具有更强的文化特色。
“三十六策”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策略的词汇,它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日常生活和商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三十六策”的学*和应用,我更加重视策略和智慧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也更加欣赏**文化的博大精深。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 《左传·僖公四年》疏-十是数之小成。 、 《诗·小雅·六月》-十亩之间兮。 、 《管子·七法》-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 、 葛洪《抱朴子·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组词】
十里长亭、 十番、 十牌、 十地、 十生九、 十方地面、 十方常住、 十有九就
3.
【六】
古国名 。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引证】
《春秋》-秋,楚人灭六。
古县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引证】
《汉书》-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
4.
【策】
(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引证】
《考工记·舟人》-軓前十尺而策半之。 、 《礼记·曲礼》-则仆执策立于马前。 、 《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 、 《左传·襄公十七年》-左师为已短策。 、 《汉书·王褒传》-伤吻敝策。 、 《战国策·赵策》-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 唐·韩愈《杂说》-执策而临之。 、 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组词】
策辔、 策彗
1. 【三十】 数词。十的三倍; 指三十岁; 指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