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5:34
词汇“漏目”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在中文语料库中很难找到相关的详细信息和广泛的使用实例。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这个词汇。
“漏目”字面意思可能是指“遗漏的目”,即某事物中被遗漏或忽视的部分。这个词汇可能是由“漏”(遗漏、忽略)和“目”(项目、条目)两个字组合而成。
由于“漏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某些特定的专业领域或文献中,它可能被用来指代清单、检查表或项目列表中被遗漏的条目。
由于“漏目”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可能包括“遗漏”、“疏忽”等,反义词可能是“全面”、“完整”等。
由于“漏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记录。
在中文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漏目”可能不被广泛使用,因此其影响和意义可能有限。
由于“漏目”涉及遗漏或忽视,它可能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如担忧、不满或批评。
由于“漏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非常有限。
在创作中,可以将“漏目”用于描述某个故事中被忽视的重要细节或情节。
由于“漏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漏目”的词汇,因为它在中文中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漏目”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和理解可能需要特定的语境和背景知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常用词汇更为重要。对于不常见的词汇,了解其基本含义和可能的用法即可。
1.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
2.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目,人眼,象形。 、 《礼记·郊特牲。》-目者,气之清明者也。 、 《韩诗外传》-目者,心之符也。 、 《易·小畜卦》-夫妻反目。 、 《左传·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满目萧然。 、 晋·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 《聊斋志异·狼三则》-目似瞑。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目不忍睹。
【组词】
目不斜视、 目见耳闻、 目治手营、 目空一世、 目眩神摇、 目无下尘、 目耗、 目指、 目眦、 目珠、 目睛、 目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