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2:54
词汇“烛察”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出发。
“烛察”可以理解为“通过烛光来观察”或“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检查”。这里的“烛”指的是蜡烛,而“察”则是观察或检查的意思。
由于“烛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在昏暗的环境中仔细观察某个细节,营造一种神秘或紧张的氛围。
“烛察”这个词可能是由“烛”和“察”两个字组合而成,没有特别的历史演变记录。在古代,由于照明条件有限,烛光下的观察可能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在古代*,烛光是主要的夜间照明方式,因此“烛察”可能与古代的生活惯有关。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文学创作或特定情境的描述。
“烛察”可能让人联想到安静、神秘或紧张的氛围,也可能让人想到在困难条件下坚持不懈的精神。
由于“烛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它。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比如在停电时寻找物品,这个词可能会派上用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烛察”来描绘一个安静的夜晚,一个人在烛光下静静地思考或阅读。
视觉上,“烛察”可能让人联想到昏暗的房间里摇曳的烛光,听觉上可能是蜡烛燃烧时的轻微噼啪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烛察”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实现,比如英语中的“inspect by candlelight”。
“烛察”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能够形象地描述在微弱光线下仔细观察的情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文学创作中。
1.
【烛】
(形声。从火,蜀声。本义: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烛,庭燎大烛也。 、 《仪礼·燕礼》-执烛于西阶上。 、 《周礼·司烜氏》。注:“树于门外,曰大庭燎。”-共坟烛庭燎。 、 《礼记·曲礼》-独不见跋。 、 《仪礼·士丧礼》注-火在地曰燎,执之曰烛。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举烛者,尚明也。 、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陆游《雪夜感旧》-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组词】
烛火、 烛炬
2.
【察】
(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察,复审也。 、 《楚辞·离骚》-览察草木。 、 贾谊《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 、 《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 、 《史记·魏公子列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宋·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组词】
观察、 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