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4:47
声闻(shēng wén)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术语,字面意思是“听闻声音”或“听闻教法”。在中,“声闻”特指那些通过听闻佛陀的教法而获得觉悟的修行者,他们通常遵循四圣谛和八正道,致力于个人的解脱。
在语境中,“声闻”通常与“缘觉”、“菩萨”等概念并列,指的是不同的修行路径和觉悟层次。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象征对真理的追求或对教诲的尊重。在口语中,除非在特定的或哲学讨论中,这个词不常使用。
“声闻”一词源自梵文“śrāvaka”,在传入后,被翻译为“声闻”。随着在的传播和发展,这个词逐渐被汉语吸收,成为描述特定类型**修行者的术语。
在文化中,“声闻”代表了个人通过听闻和实践教法来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方式。在传统文化中,这个词也体现了对知识和教诲的尊重。
“声闻”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宁静和专注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深邃的冥想和内心的平静。它也让我想到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阅读文献时遇到“声闻”这个词,它让我对的修行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静谧的林间,我如声闻,
倾听风的低语,心的教诲。
每一叶落,皆是佛陀的言,
引领我,穿越尘世的迷雾。
想象一个古老的寺庙,僧侣们静静地坐着,听闻着经文的诵读,这种场景与“声闻”这个词紧密相连,带来一种宁静和庄严的视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声闻”可能被翻译为“disciple”或“hearer”,但在**语境中,这些词可能无法完全传达“声闻”的特定含义。
“声闻”这个词在*文化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它不仅代表了听闻教法的行为,也象征了个人对真理的追求和精神上的解脱。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化。
1.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2.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闻,知声也。 、 《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 《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屏障中。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组词】
闻声不食、 闻所不闻、 闻风响应、 闻雷失箸、 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