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1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4:59
“枭匪”一词通常指的是凶猛、狡猾的盗贼或不法之徒。其中,“枭”字常用来形容凶猛、狡猾的鸟类,如猫头鹰,而“匪”则指盗贼或不法分子。因此,“枭匪”合起来形容那些既凶猛又狡猾的犯罪分子。
在文学作品中,“枭匪”常用来描绘那些难以捉摸、行事狡诈的反派角色。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不端、难以对付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犯罪学中,可能会用更专业的术语来描述这类人物。
“枭匪”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结合了“枭”的凶猛和“匪”的不法,形成了一个描述特定类型犯罪分子的词汇。在历史上,这个词可能更多地出现在描述战乱或动荡时期的文献中。
在**传统文化中,“枭匪”可能与武侠小说或历史故事中的反派角色相关联,这些角色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复杂的背景,成为故事中的重要元素。
“枭匪”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危险、狡猾和不信任。在表达中,使用这个词可能会增加语句的紧张感和戏剧性。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犯罪、法律或历史**时,可能会偶尔提及。例如,在讨论历史上的某个动荡时期,可能会用“枭匪”来形容当时的犯罪分子。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枭匪的影子悄然掠过,城市的宁静被一丝不苟的恐惧所取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黑暗的夜晚,一个身影在街角悄然移动,背景音乐可能是低沉的、紧张的旋律,增强“枭匪”带来的不安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andit”或“outlaw”,但这些词没有“枭匪”那种结合了凶猛和狡猾的特定含义。
“枭匪”这个词在描述特定类型的犯罪分子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行为的不法,还强调了其凶猛和狡猾的特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类词汇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有助于更准确和生动地进行交流。
1.
【枭】
(会意。从鸟,头在木上。本义:指一种恶鸟,捕捉后悬头树上以示众)。
猫头鹰。
【引证】
《说文》-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磔之,从枭头在木上。 、 《汉书·郊祀志》。注:“孟康曰,枭鸟食母,破镜兽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曰,汉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用一枭破镜。 、 《诗·大雅·瞻卬》-为枭为鸱。 、 《汉书·司马相如传》-射游枭。 、 《汉书·郊祀志》-鸱枭群翔。 、 唐·白居易《凶宅》诗-枭鸣松桂枝。
【组词】
枭奴、 枭獍
2.
【匪】
(形声。从匚(fāng),盛物之器。非声。本义:“篚”的古字。竹器,形似竹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者盛币帛以匪,其器椭方。-匪,器似竹筐。 、 《周礼·肆师》-共设匪瓮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