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9:14
词汇“枭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枭名”字面意思是指恶名、坏名声。其中,“枭”在古代汉语中指猫头鹰,因其夜间活动、叫声凄厉而被视为不祥之鸟,常用来比喻恶人或恶行。“名”即名声、名誉。
由于“枭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用“枭名”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的坏名声。
“枭”字源于古代对猫头鹰的称呼,因其形象和*性被赋予了负面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枭名”逐渐固定为形容坏名声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猫头鹰被视为不祥之鸟,因此“枭名”这一词汇也带有浓厚的负面色彩,常用于形容那些行为不端、名声败坏的人。
提到“枭名”,人们可能会联想到那些因恶行而臭名昭著的人物,产生厌恶或警惕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直接使用“枭名”这一词汇,但如果遇到某人因不良行为而声名狼藉,我们可能会用类似的词汇来形容。
在创作中,可以将“枭名”用于描绘那些因恶行而声名狼藉的角色,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冲突感。
结合猫头鹰的形象和叫声,可以想象一个阴暗、神秘的场景,与“枭名”所代表的负面形象相呼应。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枭名”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来形容坏名声。
“枭名”这一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某些动物象征意义的赋予,以及对恶行的道德评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
1.
【枭】
(会意。从鸟,头在木上。本义:指一种恶鸟,捕捉后悬头树上以示众)。
猫头鹰。
【引证】
《说文》-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磔之,从枭头在木上。 、 《汉书·郊祀志》。注:“孟康曰,枭鸟食母,破镜兽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曰,汉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用一枭破镜。 、 《诗·大雅·瞻卬》-为枭为鸱。 、 《汉书·司马相如传》-射游枭。 、 《汉书·郊祀志》-鸱枭群翔。 、 唐·白居易《凶宅》诗-枭鸣松桂枝。
【组词】
枭奴、 枭獍
2.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