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5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50:33
“仇视”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持有强烈的敌意和憎恨。这种情感通常源于深层次的不满、误解或冲突。
“仇视”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仇”指敌对或怨恨,“视”指看待或对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强烈的敌意和憎恨。
在**文化中,“仇视”常常与家族恩怨、历史仇恨等主题相关。例如,在武侠小说中,家族间的仇视往往是故事情节的重要推动力。
“仇视”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紧张、冲突和不安。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和平、理解和宽容的渴望。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目睹过因误解和沟通不畅导致的仇视情绪,这种情绪最终通过坦诚的对话和理解得到缓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仇视”融入对复杂人际关系的描绘:
在误解的阴影下,
仇视如野火蔓延,
心灵的花园,
被恨意侵蚀。
在英语中,“仇视”可以对应为“hatred”或“animosity”,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也常用来描述强烈的敌意和憎恨。
“仇视”是一个表达强烈负面情感的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丰富表达方式和深化理解至关重要。
1.
【仇】
(形声。从人,九声。本义:同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雠也,二人相当相对之谊。-仇,雠也。 、 《尔雅·释诂》-仇,匹也,合也。 、 《诗·周南·无衣》-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 《诗·周南·兔置》。笺:“怨耦曰仇。”-公侯好仇。 、 《礼记·缁衣》-君子好仇。
2.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