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2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23:22
“今不如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现在不如过去”。它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时光或状态的怀念,认为过去的某些方面比现在更好或更值得珍惜。
“今不如昔”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和哲学,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变化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普及,成为表达怀旧情感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怀旧是一种常见的情感表达,反映了人们对稳定和传统的向往。因此,“今不如昔”在的文学和社会对话中经常出现,用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旧情绪,让人联想到逝去的美好时光和无法挽回的过去。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与长辈的交谈中听到他们使用“今不如昔”来表达对年轻时代的美好回忆和对现代社会变化的感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今不如昔,梦回那片绿荫下,笑声依旧。”
看到“今不如昔”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老照片中的黑白影像,或是老唱片中传来的悠扬旋律,这些都是对过去时光的视觉和听觉回忆。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good old days”,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类似的怀旧情感。
“今不如昔”这个成语在表达怀旧和对比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洪觉范《冷斋夜话》,谓山谷嫡宜州,殊坦夷,作诗曰:‘老色日上面,欢宗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
你不能老是有~的想法。
1.
【今】
(会意。从佶亼(jí)。本义:现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今,是时也。 、 《苍颉篇》-今,时辞也。 、 《诗·召南·摽有梅》-迨其今兮。 、 《诗·豳风·东山》-于今三年。 、 《史记·汲郑传》-吾今召君矣。 、 《战国策·燕策》-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今其室十无一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今之高爵显位。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旧历。公历是六月。)
【组词】
今朝三明朝四、 今雨、 今愁古恨、 今下、 今夕何夕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昔】
(象形。象残肉日以晞之,与俎同意。本义:干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昔,干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