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4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44:58
“敌不可假”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敌人不能被假扮或伪装。基本含义是指在面对敌人时,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认真对待,不能因为表面现象而误判对方的真实意图。
在文学作品中,“敌不可假”常用于强调警惕性和谨慎态度,如在描述战争或**活动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潜在威胁时要保持警觉。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情报和安全领域,这个成语强调了对敌情的准确判断和应对策略的重要性。
同义词:
反义词:
“敌不可假”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军事和战略思想。在古代战争中,伪装和假扮是常见的战术,因此强调对敌人的真实性进行判断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警惕和谨慎的场合。
在**传统文化中,“敌不可假”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慎独”和“审时度势”的观念。在社会生活中,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严肃和警觉。它让人联想到战争、**活动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提醒人们在面对潜在威胁时要保持警惕和冷静。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警惕的情况,比如在商业谈判中,对方的态度和言辞看似友好,但实际上可能隐藏着敌意。这时,“敌不可假”这个成语提醒我要保持警觉,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在诗歌中,可以将“敌不可假”融入到对战争或**活动的描述中,如:
夜幕低垂,星光黯淡,
敌不可假,心怀戒备。
暗影中,刀光剑影,
谨慎行,步步为营。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争的画面,士兵们手持武器,神情严肃,警惕地观察四周。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紧张刺激的背景音乐,如战争电影中的配乐,来增强“敌不可假”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rust no one”或“Beware of enemies”,强调在面对潜在威胁时要保持警惕。不同文化中,对于警惕性和谨慎态度的强调是相似的,但具体的表达方式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敌不可假”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要保持警觉和冷静,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重要性。
我们切记~的原则。
1.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可】
4.
【假】
远。 同: 遐
【引证】
《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 、 《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 《淮南子·齐俗》-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 《列子·黄帝》-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组词】
假尔攸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