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0:04
敌后: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敌人的后方”,通常指在战争或冲突中,敌方控制区域的后方地带。在军事战略中,敌后活动指的是在敌方控制区域内部或后方进行的军事行动,如游击战、情报收集、破坏敌方后勤等。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敌后往往被描绘为充满危险和不确定性的地方,常用于描述英雄或抵抗者的勇敢行为。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敌后可能被用来比喻任何困难或竞争激烈的领域。 专业领域:在军事和历史学中,敌后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详细描述战争策略和战术。
同义词:后方、敌区、敌占区 反义词:前线、我方、友军区域
词源:敌后一词源于军事术语,最早出现在的古代兵书中,如《孙子兵法》。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敌后的概念从单纯的军事术语扩展到了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语境中。
在**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敌后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许多英雄故事和电影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强调了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斗争的精神。
敌后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危险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勇敢、牺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个人生活中,敌后可能被用来比喻任何需要克服困难和挑战的情境,如职场竞争、学术研究等。
在诗歌中,可以将敌后比喻为内心的挣扎或外部世界的挑战:
在心灵的敌后,我寻找着光明的路径, 每一步都充满荆棘,但我依然前行。
敌后可能让人联想到战争电影中的紧张场景,或是历史纪录片中的战场画面,伴随着激烈的战斗声和指挥官的命令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ehind enemy lines”,在不同文化中,这个概念都代表着深入敌方控制区域的勇敢行为。
敌后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军事术语,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传达复杂的社会和历史情境。
1.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
2.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后,继君体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 《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 、 《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 、 《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 、 《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
后王、 后帝、 后夷、 后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