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7:13
垂鉴(chuí jià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为“向下看”或“俯视”,通常用于比喻意义,表示上级对下级的审视、监督或评价。在古代,这个词常用于君主对臣子的考察,或者长辈对晚辈的教导。
“垂鉴”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垂”意为向下,“鉴”意为镜子或审视。在古代,君主常用镜子来比喻自己的明察秋毫,因此“垂鉴”逐渐演变为上级对下级的审视之意。
在**传统文化中,“垂鉴”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强调上级的权威和下级的服从。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所体现,尤其是在正式的组织和行政体系中。
“垂鉴”一词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可能会引起一定的敬畏或压力感。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古代的君臣关系,或者是现代的上下级互动。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工作中遇到上级的审查或评估,这时“垂鉴”一词就能很好地表达这种情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天垂星鉴夜未央,人间万事细如霜。”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君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群臣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庄重的音乐或宣读圣旨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versight”或“supervision”,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监督和管理,而不是“垂鉴”所包含的审视和评价的意味。
“垂鉴”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审视和监督的意思,还蕴含了尊卑有序的传统文化观念。在现代语言使用中,虽然不如一些日常词汇那样频繁,但在正式和庄重的场合,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1.
【垂】
(形声。从土,(chuí)声。本义:边疆)。
边疆;边境。 同: 陲
【引证】
《说文》。按,下垂的垂,说文作垂。-垂,远边也。 、 《广韵》-垂,疆也。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寡人无良边垂之臣。 、 《战国策·秦策四》-今大国之地,半天下有二垂。 、 曹植《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 《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
2.
【鉴】
(形声。从金,监声。本义: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鑑,古祇作堅,从皿以盛水也。其后范铜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鑑,声转为镜。”-鑑,大盆也,一曰鑑诸,可以取明水于月。 、 《广雅》-鑑谓之镜。 、 《淮南子·主术》-借明于鑑以炤之。 、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鑒。 、 《庄子》-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 、 《周礼》-春始治鑑。
【组词】
鉴诸、 鉴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