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11:4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1:43:28
“敌伪”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敌对的伪政权或组织。在历史上,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指代日本侵略者及其在建立的傀儡政权,如***政权。
在文学作品中,“敌伪”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背叛国家、投靠敌人的角色或组织,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色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较少使用,除非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精确描述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实体。
同义词“傀儡政权”和“伪政府”都强调了政权的非正当性和受外部势力控制的特点,而反义词则强调政权的合法性和代表性。
“敌伪”这个词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现代主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被广泛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历史或政治语境中仍会被提及。
在,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敌伪”这个词汇承载了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政治立场。它不仅是一个政治标签,也是对历史的记忆和评价。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联想到背叛、压迫和苦难。它可能引发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历史课程的学*中,或者在讨论国家大事时被提及。它提醒我们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在诗歌中,可以将“敌伪”融入对历史的反思: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
敌伪的阴影笼罩大地,
英雄的血泪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结合历史纪录片或老照片,可以更好地理解“敌伪”这个词汇所代表的历史背景和情感色彩。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使用“puppet regime”或“collaborator”来描述类似的概念,但具体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会有所不同。
“敌伪”这个词汇在历史和政治语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标签,更是对过去*的深刻记忆和评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脉络和社会发展。
1.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
2.
【伪】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为,为亦声。本义:欺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伪,诈也。 、 《礼记·月令》-无或诈伪淫巧。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组词】
伪诈、 伪怠、 伪服、 伪人、 伪巧、 伪臣、 伪民、 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