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2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25:30
“尾生丧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因为坚持到最后而丧命”。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过于执着或坚持某种信念、原则而最终导致自己的不幸或死亡。
在文学作品中,“尾生丧身”常用来描绘那些坚守原则、不屈不挠的人物形象,尽管他们的结局往往是悲剧性的。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批评那些过于固执、不顾后果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个体的坚持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冲突。
同义词:
反义词:
“尾生丧身”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于坚持与牺牲的复杂态度。在古代文学和历史记载中,这个成语被用来描述那些因为坚守某种信念而付出巨大代价的人物。
在**文化中,坚持原则和信念被视为一种美德,但同时也强调适时的变通和妥协。因此,“尾生丧身”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文化矛盾:一方面赞扬坚持,另一方面又警示过度坚持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一方面,我钦佩那些坚守原则的人;另一方面,我也感到遗憾,因为他们的坚持往往导致不幸的结局。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影响我在表达时更加谨慎地使用这个成语,以免给人过于悲观或批评的印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因为坚持自己的工作方法,不顾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最终导致项目失败,自己也失去了工作。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尾生丧身”的含义,并提醒我在坚持己见时要考虑到团队和结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雨中坚守,尾生丧身,
信念如磐石,不移分毫。
虽知前路险,仍向前行,
只为心中那片光明。
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暴风雨中坚守,尽管周围的人都已离去,他仍不动摇。这种场景可以通过电影或绘画来表现,音乐上可以选择悲壮的交响乐来增强这种坚持与牺牲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是“die for one's principles”(为原则而死),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都是指因为坚持原则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尾生丧身”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坚持与牺牲之间的微妙关系。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在坚持原则时要考虑到实际后果,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同时,它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在逆境中仍坚持信念的人。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古代传说坚守信约的人尾生一生特别信守诺言,只要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一天他与一个心爱的女子相约在梁下相见,该女子没有按期来。突然天降暴雨,水漫到他的腰间,他还是痴心等待,信守他的诺言,结果水把他淹死了
1. 【尾】
2.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3.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
4.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