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7:40
来年:该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即将到来的年份,即当前年份的下一个年份。在中文中,它通常用来指代未来的一个时间点,与“明年”同义。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来年”常用于表达对未来的期待、计划或预言,如“来年春暖花开时,我们将再次相聚。”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来年”可能不如“明年”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书面语境中仍会使用,如“来年我们将迎来新的挑战。”
专业领域:在商业、农业等领域,“来年”可能用于预测或规划,如“来年的市场趋势预计将有所变化。”
同义词:明年、未来的一年
反义词:去年、过去的一年
“来年”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由“来”和“年”两个字组成。“来”表示向说话者靠近的动作,“年”表示时间单位。两者结合,形成了表示即将到来的年份的词汇。
在**文化中,“来年”常与新年祝福、计划和期待相关联。例如,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祝福“来年大吉大利”。
“来年”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因为它代表了新的开始和希望。它让人联想到新的机遇、成长和变化。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用“来年”来规划我的学*和工作目标。例如,我会在年末时设定来年的目标,并在来年年初开始实施。
诗歌: 来年花开时,愿你我再相逢。 春风拂面过,共赏这繁华梦。
故事: 在小镇的边缘,有一棵古老的树,每年冬天都会凋零,但来年春天又会重新绽放。镇上的人们相信,这棵树是希望的象征,来年一切都会更好。
视觉:想象一幅画面,冬日的雪地上,一株嫩芽破土而出,预示着来年的生机。
听觉:听到“来年”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新年的钟声,或是春天的鸟鸣。
在英语中,“来年”对应的是“next yea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含义和用法相似。
“来年”这个词在中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期待。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指示词,更是希望和计划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来年”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
1.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2.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