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0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02:17
“先知君”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固定搭配,它似乎是由两个词组合而成:“先知”和“君”。
结合起来,“先知君”可能指的是一位具有预见能力的尊贵人物。
由于“先知君”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主要出现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口语中,用以形容某人具有非凡的预见能力,并且可能带有一定的尊贵或权威色彩。
“先知”一词源自古代对能够预知未来的人的称呼,而“君”则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指君主,后来扩展到对男性的尊称。将两者结合的“先知君”可能是现代创作或特定语境下的产物。
在某些文化或背景下,“先知”可能具有特殊的意义,如在教、伊斯兰教中,先知是传达神旨意的人。而“君”则可能与权威和尊贵联系在一起。因此,“先知君”可能在这些文化中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
“先知君”可能给人带来神秘、智慧和权威的联想,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和对智慧的尊重。
由于“先知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可能较少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然而,在特定的讨论或创作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非凡洞察力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时光的长河里, 先知君独步, 预见星辰的轨迹, 指引迷途的心灵。
“先知君”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图书馆、神秘的仪式或庄严的演讲,这些场景可能伴随着沉重的历史音乐或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先知君”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能存在于某些文化中,如英语中的“prophet”和“sage”,这些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具有预见能力和智慧的人。
“先知君”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结合了“先知”的预见能力和“君”的尊贵,可能在特定的文学或口语语境中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非凡洞察力和权威的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1.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先,前进也。 、 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
【组词】
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
2.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
3.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引证】
《说文》-君,尊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 《春秋繁露》-君也者,掌令者也。 、 《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 、 《书·吕刑》-君帝清问下民。 、 《诗·大雅·皇矣》-克长克君。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十余君。 、 《三国志·诸葛亮传》-思得明君。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忧其君。 、 清·周容《芋老人传》-身名君宠。
【组词】
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 君伐、 君位、 君长、 君体、 君德、 君侯、 君公、 君父、 君子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