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4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46:04
词汇“先策”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专业化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先”通常指在前的、预先的,而“策”则可以指策略、计划或计策。因此,“先策”可以理解为预先制定的策略或计划。
“先策”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预先制定的策略或计划。它强调在行动之前就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和准备。
由于“先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先”和“策”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预先规划的概念。
在强调计划和策略的文化中,“先策”可能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品质,体现了个人的智慧和远见。
“先策”可能给人带来一种稳重、可靠和智慧的联想,因为它暗示了事先的深思熟虑和周密计划。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项目管理中使用“先策”的概念,确保所有步骤都经过预先规划和风险评估,最终项目顺利完成。
在诗歌中,可以将“先策”融入描述智者的形象:
智者行于世,先策于心间,
未雨绸缪,风雨不惊。
“先策”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张精心绘制的战略图,或是沉稳的指挥官在战前布置战术的场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trategic planning”或“premeditated strategy”,它们都强调预先的规划和策略。
“先策”作为一个强调预先规划的词汇,在需要深思熟虑和周密计划的场合中非常有用。它不仅体现了智慧和远见,也强调了行动前的准备和计划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提升表达的精确性和深度。
1.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先,前进也。 、 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
【组词】
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
2.
【策】
(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引证】
《考工记·舟人》-軓前十尺而策半之。 、 《礼记·曲礼》-则仆执策立于马前。 、 《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 、 《左传·襄公十七年》-左师为已短策。 、 《汉书·王褒传》-伤吻敝策。 、 《战国策·赵策》-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 唐·韩愈《杂说》-执策而临之。 、 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组词】
策辔、 策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