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4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40:49
“先王”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已故的君主或国王,尤其是指那些在历史上被尊崇或记载的君王。字面意思是指“先前的国王”,强调的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和地位上的尊贵。
在文学作品中,“先王”常常用来指代历史上的伟大君主,如《史记》中对古代君王的描述。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的历史讨论或教育场合中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中,“先王”用于指代研究对象,如先王的陵墓、遗物等。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在于语境和时代感,如“古王”更强调古老,“前王”更强调时间顺序。反义词则强调时间上的对比,如“今王”指当前在位的君主。
“先王”一词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尚书》等古代文献,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指代历史上的君主。
在**传统文化中,“先王”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先王之道”相联系,指的是古代圣王的治国理念和道德规范,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提到“先王”,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辉煌、权威和传统,带来一种庄重、尊敬的情感反应。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我经常遇到“先王”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结构和价值观。
在创作一首关于历史的诗歌时,我可能会这样使用:“先王之陵,静默于岁月长河,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与沧桑。”
想象一座古老的陵墓,周围是静谧的松树,风声低语,仿佛在诉说先王的故事,这样的场景能带来深刻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ncient king”或“former monarch”,虽然具体用法和语境有所不同,但都指向历史上的君主。
“先王”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历史指称,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在学*语言和历史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对于深入把握**传统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1.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先,前进也。 、 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
【组词】
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
2.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