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2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22:47
词汇“尸鸠之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含义。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尸鸠之平”字面意思是指尸鸠这种鸟的平衡状态。尸鸠在古代文献中指的是一种鸟,而“之平”则表示其平衡或平静的状态。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种和谐或平衡的状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经》等,可能会使用“尸鸠之平”来形容自然界的和谐或社会秩序的稳定。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研究古代文学或历史的学术讨论中。
由于“尸鸠之平”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古代文学中的使用示例:
同义词可能包括“和谐”、“平衡”等,而反义词可能是“动荡”、“不平衡”等。这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更为常用。
“尸鸠之平”的词源可能与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因为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含义而逐渐淡出日常语言的使用。
在古代**,自然界的和谐被视为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象征。因此,“尸鸠之平”可能被用来强调这种和谐与平衡的重要性。
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尸鸠之平”可能会引起一种古朴、典雅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古代文学和哲学的深邃。
由于这个词汇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应用的机会较少。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学术活动中,如古典文学研究或历史讲座中,会提及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尸鸠之平”融入到描述古代场景或自然和谐的诗句中,例如:“古木参天,尸鸠之平,岁月静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自然景观的画作,其中尸鸠在树枝上平衡地栖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乐器的悠扬声音,象征着和谐与平静。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自然和谐”或“生态平衡”等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尸鸠之平”作为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和谐与社会秩序的重视。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丰富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常使用,但了解其含义和背景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唯陛下垂鸤鸠之平,绝邪谄之论,无令愚臣结恨三泉。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唯陛下垂~,绝邪谄之论。无令愚臣结恨三泉。”
1.
【尸】
(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凭几曰卧。-尸,神像也。象卧之形。 、 《诗·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 、 《仪礼·士虞礼》。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祝延尸。 、 《礼记·曲礼》-孙可以为王父尸。 、 《仪礼·特牲礼》注-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
2.
【鸠】
(形声。从鸟,九声。本义:鸟名)。
鸠鸽科的鸟的泛称。
【引证】
《说文》-鸠,鹘鸠也。 、 《诗·召南·鹊巢》-维鸠居之。 、 、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