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0:09
尸首:指人的尸体,即死亡后的人体。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定的负面或严肃的语境,因为它涉及到死亡和尸体。
“尸首”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尸”指尸体,“首”指头部。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存在,并且其基本含义至今未变。
在*传统文化中,对尸体的处理和尊重有着严格的规定和俗。因此,“尸首”这个词汇在文化上带有一定的禁忌和尊重的意味。
提到“尸首”,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死亡、恐怖、悲剧等负面情感。这个词汇能够唤起人们对生命脆弱性和死亡不可避免性的深刻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较少直接使用,但在新闻报道、法律案件或医学讨论中可能会遇到。例如,在报道一起谋杀案时,媒体可能会提到“发现尸首”。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风中飘散着尸首的哀歌,生命的火花在黑暗中熄灭。”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战场上或犯罪现场的尸体,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哀伤的音乐或寂静的夜晚。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corpse”,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词汇,如法语的“cadavre”。这些词汇在各自的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语境和情感联想。
“尸首”这个词汇在语言中承载着对死亡的描述和思考,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使用和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的用法和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和深刻地表达与死亡相关的主题。
1.
【尸】
(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凭几曰卧。-尸,神像也。象卧之形。 、 《诗·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 、 《仪礼·士虞礼》。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祝延尸。 、 《礼记·曲礼》-孙可以为王父尸。 、 《仪礼·特牲礼》注-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
2.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