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3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33:22
“君侧之恶”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政治术语,字面意思是指君主身边的不良影响或邪恶之人。它通常用来描述那些在君主身边,利用其影响力进行私利追求或破坏国家稳定的人物。
在文学作品中,“君侧之恶”常被用来描绘宫廷阴谋或政治斗争的场景,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著作中常有提及。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仍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中,这个词汇用于分析古代政治结构和权力斗争。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人物品质和政治立场时有所区别,但都围绕着对君主的影响和政治行为的评价。
“君侧之恶”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有所演变,但核心意义始终围绕着君主身边的不良影响。
在**传统文化中,君主被视为国家的象征,因此君侧之恶被视为对国家稳定和道德秩序的威胁。这种观念在历史上的政治讨论和社会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权力斗争、阴谋诡计和道德败坏。它提醒人们警惕权力滥用和不良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帮助阐明观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君侧之恶如暗影,潜伏宫墙深处,权谋交织,人心惶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宫廷阴谋的画面,人物表情复杂,气氛紧张。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音乐的低沉旋律,增添一种压抑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court intrigue”(宫廷阴谋)或“advisor's malice”(顾问的恶意)也有类似的意义,但具体表达和使用情境会有所不同。
“君侧之恶”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古代政治结构,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警惕权力滥用和不良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理解力。
诛~臣,清国朝之秕政,然后还守藩翰,以保臣节,实臣之至愿也。
1.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引证】
《说文》-君,尊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赏庆刑威曰君。 、 《春秋繁露》-君也者,掌令者也。 、 《荀子·礼论》-君者,治辨之主也。 、 《书·吕刑》-君帝清问下民。 、 《诗·大雅·皇矣》-克长克君。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十余君。 、 《三国志·诸葛亮传》-思得明君。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忧其君。 、 清·周容《芋老人传》-身名君宠。
【组词】
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 君伐、 君位、 君长、 君体、 君德、 君侯、 君公、 君父、 君子医
2. 【侧】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