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5:06
“斗筲之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用来量米的小容器,比喻才能或资质非常有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能力或才华不高,只能做一些简单或低级的工作。
在文学作品中,“斗筲之材”常用来讽刺或自嘲,表达对某人才能的轻视或对自己的谦逊。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轻松的对话中,以幽默的方式评价某人的能力。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因为专业交流更倾向于精确和客观的描述。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具体情境的使用,而反义词则强调才能的卓越和突出。
“斗筲之材”源于古代**,斗和筲都是古代量米的容器,因其容量小,故用来比喻才能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是一种美德,因此“斗筲之材”这样的成语也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社会交往中,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自我谦逊。
这个成语可能引起一种轻松或幽默的情感反应,因为它通常用于非正式或轻松的语境中。联想可能包括对古代生活和工具的想象,以及对个人才能的自我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自我评价或评价他人时使用这个成语,尤其是在需要表达谦逊或幽默的场合。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虽是斗筲之材,心怀星辰大海。”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斗和筲,以及与之相关的田园生活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市井声音,如米店的叫卖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mall potatoes”,意指不重要或价值不高的事物,与“斗筲之材”有相似的比喻意义。
“斗筲之材”是一个富有文化特色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的物质文化,也体现了谦虚的价值观。在现代使用中,它仍然是一个有用的工具,用于表达谦逊和幽默。了解和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深入理解汉语文化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又托日月未光,以~,乘君子之器。
1.
【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引证】
《说文》。按,争也。-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 《古考经说》-二士对戟为鬥。 、 《说文》。按,相接之意。-鬥,遇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投身大敌,与之扑斗。
2. 【筲】 (形声。从竹,肖声。本义:盛饭的竹器)。 桶 如:水筲;筲桶(桶)。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材】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材,木梃也。 、 《周礼·太宰》-五曰材贡。 、 《国语·晋语》。注:“横木也。”-驾而乘材。 、 《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无所取材。 、 《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 《楚辞·九章·怀沙》-材朴委积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组词】
木材;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