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2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3:11
“斗筲之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战斗或竞争非常激烈,如同斗筲(古代量器)中的水一样翻腾不止。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激烈的斗争或竞争场面。
在文学作品中,“斗筲之役”常用来形容战争、辩论或体育比赛等场合的激烈程度。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军事、体育评论中,可能会被用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
“斗筲之役”源自古代汉语,斗和筲都是古代的量器,用来比喻事物在容器中翻腾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各种形式的激烈竞争或斗争。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对激烈竞争和斗争的描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竞争和斗争的普遍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紧张、激烈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了战场上的硝烟和**员的拼搏。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紧张激烈的场合时,如体育比赛或辩论赛,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斗筲之役,风云变幻,英雄辈出,豪情万丈。”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战场上士兵们奋勇作战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激昂的战斗进行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ierce battle”或“intense competition”,但这些表达没有“斗筲之役”这样形象生动的比喻。
“斗筲之役”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能够很好地描述激烈竞争或斗争的场面。在学*汉语和进行表达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成语对于丰富语言表达和理解文化背景都是非常重要的。
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
太夫在堂,有羸老之疾,尚何能违膝下色养,而屑屑从~乎。
1.
【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引证】
《说文》。按,争也。-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 《古考经说》-二士对戟为鬥。 、 《说文》。按,相接之意。-鬥,遇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投身大敌,与之扑斗。
2. 【筲】 (形声。从竹,肖声。本义:盛饭的竹器)。 桶 如:水筲;筲桶(桶)。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 、 《周礼·遂人》-若起野役。 、 《周礼·小宰》-听政役以比居州长。 、 《周礼·师田》-行役之事。 、 《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国语》-弃政而役,非其任也。
【组词】
役夫、 役民、 役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