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1:40
“杏腮桃脸”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女子的面容美丽,尤其是指面颊红润如杏,脸庞娇嫩如桃。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赞美女性的美貌,尤其是年轻女性的青春美貌。
在文学作品中,“杏腮桃脸”常被用来描绘女性角色的外貌,增添诗意和美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形容女性美丽时,仍可听到。在专业领域,如文学评论或美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会被用来分析和讨论美的标准和表现。
同义词:
反义词:
“杏腮桃脸”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杏和桃的比喻。杏和桃在**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美丽和青春,因此这个成语自然地被用来形容女性的美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仍然主要用于形容女性的美丽。
在**传统文化中,女性的美貌常常被赋予很高的价值,因此像“杏腮桃脸”这样的成语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对女性美的理想化标准,即面颊红润、脸庞娇嫩。
“杏腮桃脸”这个成语给人以美好的情感联想,它让人想到春天、青春和生机。使用这个成语时,往往会带有一种赞美和欣赏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描述一个年轻女性的美丽时使用这个成语,尤其是在需要表达一种诗意和美感的时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杏腮桃脸,
笑靥如花,青春无限。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春天景色的画,画中有一位面颊红润、脸庞娇嫩的女子,这样的画面会让人联想到“杏腮桃脸”这个成语。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首轻快、充满春天气息的曲子,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杏腮桃脸”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美的词汇或成语是普遍存在的。例如,英语中可能使用“rosy cheeks and delicate fac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杏腮桃脸”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女性美貌的一种赞美,也是*文化中对美的一种理想化表达。在学这个成语的过程中,我更加理解了汉语中对美的描述和表达方式,以及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美学和文化价值。
杏腮桃脸费铅华,终惯秋蟾影下。
1.
【杏】
木名。杏树 。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宽卵形,花单性,白色或粉红色,果实圆形,成熟时黄红色,味酸甜。
【引证】
《说文》。按,尚省声。-杏,杏果也。从木,可省声。 、 《管子》-五沃之土,其木宜杏。 、 《庄子》-孔子游缁帷之林,坐杏坛之上。 、 《礼记·内则》-桃李梅杏,楂梨姜桂。
【组词】
杏苑、 杏林、 杏林得意
杏花。
【引证】
《红楼梦》-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组词】
杏雨、 杏腮、 杏装、 杏殇、 杏靥
2.
【腮】
颊 。亦称“腮巴”、“腮巴子”、“腮斗”、“腮颊”、“腮帮”、“腮帮子”。
【引证】
萧统《十二月启》-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
【组词】
腮庞、 腮斗儿
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
【引证】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裴初不信,乃鲙鲤鱼无腮者,令左右食之。
3.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4.
【脸】
(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同本义。
【引证】
吴均《小垂手》-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 白居易《昭君怨》-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
【组词】
脸蛋、 脸巴子、 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