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0:59
“嫂夫人”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某人的哥哥的妻子。在传统中国文化中,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尊称或礼貌地称呼对方的嫂子,表达一种尊敬和礼貌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嫂夫人”可能出现在描述家庭关系或社会交往的场景中,用以展现人物之间的尊重和礼貌。在口语交流中,尤其是在较为正式或传统的场合,人们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称呼对方的嫂子,以示尊重。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文件或官方文书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因为这些文档更倾向于使用正式的法律或行政术语。
同义词:嫂子、嫂嫂 反义词:(在这个语境下,反义词不太适用,因为“嫂夫人”主要是一个尊称,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嫂夫人”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嫂”指的是哥哥的妻子,“夫人”是对女性的尊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传统或正式的场合仍然被保留和使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关系和辈分非常重要,因此使用“嫂夫人”这样的尊称是对家庭成员的一种尊重。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称呼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传统家庭或正式场合,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用法。
“嫂夫人”这个词汇给人一种传统、礼貌和尊敬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家庭和睦、长幼有序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需要称呼对方的嫂子,我会选择使用“嫂夫人”这个词汇,以表达我的尊重和礼貌。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我可以使用“嫂夫人”这个词汇来描绘一个传统、尊重长辈的家庭场景,增强作品的文化氛围。
想象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聚会,长辈们坐在主位,年轻人在一旁恭敬地称呼他们的嫂子为“嫂夫人”,这样的场景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尊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会直接称呼为“sister-in-law”,而在某些文化中,可能会有更具体的尊称。
“嫂夫人”这个词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着尊重和礼貌的含义,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场合仍然是一个恰当和合适的称呼。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1.
【嫂】
(形声。从女,叟声。本义:兄之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嫂,兄妻也。 、 《尔雅》-女子谓兄之妻为嫂。 、 《礼记太传》-是嫂亦可谓之母乎? 、 《史记·苏秦列传》-兄弟嫂妹妻妾皆窃笑之。
【组词】
表嫂;大嫂;嫂溺叔援
2.
【夫】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引证】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