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4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47:11
生命:生命是指生物体所具有的特征和过程,包括生长、繁殖、新陈代谢、对环境的反应等。它通常指的是生物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生命”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形和发音在历史长河中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一致。在古汉语中,“生命”常与“生”和“命”两个字结合使用,分别指代生物的产生和命运。
在许多文化中,“生命”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如在**和哲学中,生命的起源和终结常常是探讨的核心话题。在社会层面,生命的价值和权利是法律和伦理的重要议题。
“生命”这个词常常引发人们对生存、成长和死亡的深刻思考。它可能唤起对亲人、朋友或自然界的关爱和珍惜,也可能引发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探讨。
个人经历中,生命可能与重要的生活**相关,如亲人的出生或离世,个人的成长和变化,或是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在诗歌中,“生命”可以被描绘为一条河流,不断流淌,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记忆。
在不同语言中,“生命”的表达各异,但其核心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life”,法语中的“vie”,德语中的“Leben”,都指向生物体的存在和活动。
“生命”是一个深刻而多维的词汇,它不仅指代生物体的存在,还涉及生命的价值、意义和过程。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生命”这个词,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体验生活。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