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4:24
词汇“案讯”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出现在特定的法律或行政语境中。为了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案讯”字面意思是指案件的信息或案件的审讯过程。它通常涉及到法律案件的相关信息,包括案件的细节、审讯的进展等。
在法律专业领域,“案讯”可能指的是案件的具体信息或审讯的记录。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个案件的复杂性和审讯的紧张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法律相关的话题时。
“案讯”这个词汇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法律文书中的“案”和“讯”两个字。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指代案件的具体信息和审讯过程。
在**,法律体系和司法程序受到高度重视,因此与法律相关的词汇如“案讯”在社会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它反映了社会对法律正义和程序公正的关注。
对于普通人来说,“案讯”可能带来一种正式和严肃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法律和正义的问题。对于法律专业人士来说,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与工作责任和专业挑战联系在一起。
(由于“案讯”是一个专业词汇,个人应用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法律相关的工作或学*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案讯”融入到一个法律题材的故事中,描述一个案件的复杂性和审讯的紧张氛围,以此来吸引读者的兴趣。
(由于“案讯”是一个文字概念,视觉和听觉联想可能不太直接,但可以通过想象一个法庭审讯的场景来产生联想)
(“案讯”是一个中文词汇,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比较其他语言中类似的法律术语)
“案讯”作为一个法律专业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但在法律领域中却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理解和处理案件信息,是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法律或相关领域时,理解和正确使用“案讯”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案】
(形声。从木,安声。本义:木制的盛食物的矮脚托盘)。
同本义。
【引证】
《史记·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 、 《后汉书·梁鸿传》-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组词】
捧案;案杯
2.
【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询。汉宣帝名询。-讯,问也。 、 《诗·小雅·正月》。传:“问也。”-讯之占梦。 、 《礼记·学记》。注:“或为訾,按,訾犹咨也。”-多其讯。 、 《左传·文公十二年》。注:“通问之官。”-执讯而与之书。 、 《公羊传·僖公十年》。注:“上问下曰讯。”-君尝讯臣矣。 、 《礼记·王制》-以讯首或告。 、 《汉书·张汤传》。注:“考问也。”-讯鞫论报。 、 《汉书·邹阳传》。注:“谓鞠问也。”-卒从吏讯。 、 《国语·吴语》-乃讯申胥。 、 清·张廷玉《明史》-昼夜搒讯。 、 清·方苞《狱中杂记》-木讯者三人。
【组词】
讯定、 讯治、 讯责
询问;请教。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广问讯。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咸来问讯。 、 清·方苞《狱中杂记》-泛讯之。 、 《红楼梦》-你如今也讯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
【组词】
讯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