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3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33:15
引吭高歌: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拉开嗓子,大声歌唱。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唱歌时声音洪亮、充满激情的状态。
引吭高歌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吭指的是喉咙,引吭即拉开喉咙,高歌则是大声歌唱。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由表达情感的向往。
在文化中,歌唱常被视为一种情感的释放和表达方式。引吭高歌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豪放、自由表达的推崇。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兴奋的。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自然中自由歌唱的场景,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朋友的婚礼上,我引吭高歌,为大家演唱了一首歌,那是一个充满欢乐和温馨的时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春风的怀抱中,我引吭高歌,
歌声如波,荡漾在无垠的天空。
想象一个人站在山顶,面对着广阔的天空和山谷,放声歌唱,声音回荡,这种场景给人以视觉上的开阔和听觉上的震撼。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ing out loud" 或 "belt out a song",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大声歌唱的意思。
引吭高歌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歌唱的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它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语言的力量和文化的深度。
殷勤更谢华亭鹤,引吭高声送我归。
她们~的时候,曳声很长,抑扬起落。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吭】
出声,发言
【组词】
吭声、 吭哧、 吭唧
3.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
4.
【歌】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歌,咏也。 、 《说文系传》-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 、 《易·离》-不鼓缶而歌。 、 《虞书》-歌永言。 、 《礼记·乐记》-歌咏其声也,长言也。 、 《诗·魏风·园有桃》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 《战国策·齐策》-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组词】
对歌、 高歌、 歌吹、 歌鼓、 歌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