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7:23
引咎责躬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主动承担错误并进行自我批评。其中,“引咎”指的是承认错误或过失,“责躬”则是指对自己的责备。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个人在面对错误时的自我反省和承担责任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引咎责躬 常用于描述人物在犯错后的内心活动或行为表现,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在某些场合下会表现出这种自我反省的态度。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类似的表达如“我应该反省”或“我得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则更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中,这个概念被用来讨论领导者的责任感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同义词:自责、反省、检讨 反义词:推诿、逃避、否认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例如“自责”更侧重于内心的自我责备,而“推诿”则强调将责任推卸给他人。
引咎责躬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儒家文化,强调个人品德和责任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社会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被更为直接的表达方式所替代。
在传统文化中,引咎责躬** 被视为一种美德,体现了个人对社会和集体的责任感。在现代社会,这种自我反省的态度仍然被认为是领导力和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成熟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个有责任心、勇于面对错误并愿意改进的人。在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传达出一种成熟和负责任的形象。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当时我选择了引咎责躬,主动向团队承认错误并提出改进措施。这种做法不仅帮助我赢得了同事的理解,也促进了团队的和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夜的静谧中,我引咎责躬,
反思白昼的疏忽,
月光下,承诺自我,
明日将更加谨慎。
视觉上,引咎责躬 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安静的房间里,低头沉思,手中拿着笔在纸上记录着自己的反省。听觉上,可能是深夜里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伴随着深沉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one's mistakes" 或 "self-criticism",虽然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是相似的,即个人对错误的承认和自我反省。
引咎责躬 这个成语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表达,它不仅体现了个人品德,也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因素。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错误,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发展。
权信任校事吕壹,壹性苛惨,用法深刻。太子登数谏,权不纳,大臣由是莫敢言。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自躬。
《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虽古人有~,因灾致惧,亦无以过此也。”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咎】
(会意。从人,从各。从“各”,表示相违背。违背人的心愿。本义:灾祸,灾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咎,灾也。 、 《吕氏春秋·侈乐》。注:“殃也。”-弃宝者必离其咎。 、 贾谊《吊屈原赋》-嗟苦先生,独离此咎。
【组词】
咎征、 咎有应得、 咎戒
3.
【责】
欠别人的财物 同: 债
【引证】
《周礼·小宰》。司农注:“称责,谓贷子。”-听称责以傅别。 、 《左传·昭公二十年》-薄敛已责。 、 《管子·轻重乙》-使无券契之责。 、 《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注:“假贷人财物未偿者。”-博言负责数百万。 、 《书·金滕》-是有丕子之责于天。 、 《左传·桓公十三年》-宋多责赂于郑。 、 《战国策·齐策》-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 《汉书·高帝纪上》-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4.
【躬】
(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躬,身也。 、 《考工记·玉人》。按,琢为人形,信直躳曲。-信圭矦守之,躬圭伯守之。 、 《论语》。孔注:“直身而行。”-吾党有直躬者。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体也。”-躬腠胝无胈。 、 马中锡《中山狼传》-我鞠躬不敢息。 、 《汉书·元帝纪》-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指安身)。 、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组词】
躬体、 躬先士卒、 躬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