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0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1:08:49
词汇“两岐歌”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文学或特定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两岐歌”字面意思是指一种歌曲或诗歌,其中包含两种不同的观点或情感,形成对比或矛盾。这种表达方式可能在古代文学中用于描绘复杂的人物心理或社会现象。
在文学语境中,“两岐歌”可能被用来表达人物内心的矛盾或冲突,如爱情与责任、理想与现实等。在口语或日常交流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文学讨论或学术研究中。
“两岐歌”可能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在诗词中用于表达复杂情感的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在现代汉语中变得不太常用,但在文学研究和古典文学中仍有其价值。
在古代文化中,“两岐歌”可能被视为一种高超的文学技巧,用以展现作者的深刻思考和情感表达能力。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出现在文学批评和学术讨论中。
“两岐歌”可能让人联想到复杂的人类情感和内心冲突,引发对人性深层次的思考。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文学作品中复杂情感表达的欣赏和理解。
由于“两岐歌”在现代汉语中不太常用,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情境。然而,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遇到类似的表达手法。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尝试使用“两岐歌”的手法,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或观点融合在一起,以增强作品的深度和复杂性。
结合视觉艺术,如绘画或摄影,可以创作出展现内心矛盾和冲突的作品,与“两岐歌”的意境相呼应。在音乐创作中,也可以尝试将两种不同的旋律或节奏结合,形成对比效果。
由于“两岐歌”是一个较为特定的文学术语,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常见。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手法可能以不同的词汇或形式存在。
“两岐歌”作为一个文学术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太常用,但它体现了古代文学中对复杂情感和内心冲突的深刻表达。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并在现代创作中运用类似的表达手法。
1.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2.
【岐】
(会意。从山,从枝省,支亦声。本义:古地名。陕西岐山县。又山名)。
岐山 。因山有两枝,故名。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上古称“岐”。
【引证】
《易·升》-王用享于岐山。
【组词】
岐阳、 岐周
3.
【歌】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歌,咏也。 、 《说文系传》-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 、 《易·离》-不鼓缶而歌。 、 《虞书》-歌永言。 、 《礼记·乐记》-歌咏其声也,长言也。 、 《诗·魏风·园有桃》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 《战国策·齐策》-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组词】
对歌、 高歌、 歌吹、 歌鼓、 歌戏
1. 【两岐】 亦作"两歧"; 分为两支; 指两个分岔; 称颂地方官吏改善农业有方,民乐年丰; 借指麦子; 指特异之禾稼; 两种意见分歧;两种办法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