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3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37:43
“熊腰虎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的腰粗如熊,背宽如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体格强壮、魁梧,具有很强的力量感。
在文学作品中,“熊腰虎背”常用来形容英雄或武士的形象,强调其威武不凡。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看起来很强壮或有力气。在专业领域,如体育或健身,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员的身体素质。
同义词:
反义词:
“熊腰虎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观,直接来源于对熊和虎这两种动物特征的比喻。在古代文学中,这个成语就已经被广泛使用,用以形容人的体格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熊和虎都是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动物。熊象征着力量和坚韧,而虎则象征着勇猛和威严。因此,“熊腰虎背”这个成语在描述人的体格时,也隐含了对这些品质的赞美。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强壮和有力的形象。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古代的勇士或现代的**员,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某人身材魁梧,我可能会用“熊腰虎背”来形容他,以此表达对其体格的赞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如山岳般屹立,熊腰虎背显威仪, 力拔山兮气盖世,英雄本色无人敌。”
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幅描绘古代武士的画作,画面中的人物身材魁梧,肌肉线条分明。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战场上战鼓和号角的声音,给人一种激昂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uilt like a tank”或“as strong as an ox”,都是用来形容人非常强壮的。这些表达在意义上与“熊腰虎背”相似,但在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上有所不同。
“熊腰虎背”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形象且富有文化内涵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人的体格特征,还隐含了对力量和勇气的赞美。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升语言的表达力。
这厮倒是一条好汉,狗背驴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视之,身长九尺,面黑睛黄,~。
1.
【熊】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引证】
《说文》-熊兽似豕,山居各蛰。 、 《尔雅》-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 、 《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黄能入于寝门。
2.
【腰】
(形声。从肉,要声。本作“要”。本义:紧接肋或胸以下的部分;胸和髋之间的身体的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后汉书》-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组词】
腰板、 腰腿
3.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4.
【背】
(形声。从肉,北声。本义:脊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背,脊也。 、 《素问·脉要精微论》-背者,胸中之府。 、 《史记·梁孝王世家》-牛足出背上。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明·魏学洢《核舟记》-左手抚鲁直背。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不呼则杖其背。
【组词】
芒刺在背;背袋、 背花、 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