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1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13:22
“下腰”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种身体动作,即弯腰或屈身,使上半身与下半身形成一个较大的角度。这个动作可以是出于多种原因,比如捡拾物品、锻炼身体、表演舞蹈等。
在不同的语境中,“下腰”的使用有所不同:
“下腰”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下”和“腰”两个字组成,描述的是腰部向下弯曲的动作。在古代文献中,这个动作可能更多地与劳动或武术相关。
在**文化中,“下腰”可能与传统的武术、舞蹈和体操等身体艺术形式紧密相关。在这些领域,下腰不仅是一种基本动作,也象征着身体的柔韧性和控制力。
“下腰”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优雅、力量和灵活性。在情感上,它可能与谦卑、顺从或专注等情感状态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看到舞蹈演员在练*时下腰,这种动作不仅展示了他们的身体能力,也传递了一种艺术的美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她的身影在月光下轻轻下腰,如同夜风中的柳枝,柔软而坚韧。”
想象一个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缓缓下腰,伴随着柔和的音乐,这个画面可能带来一种优雅和宁静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下腰”可以翻译为“bend over”或“stoop”,这些词汇在描述类似动作时,可能更侧重于动作本身,而不是其背后的文化和艺术含义。
“下腰”这个词汇在中文中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身体动作,还可能承载着文化、艺术和情感的多种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些多重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使用这个词汇。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腰】
(形声。从肉,要声。本作“要”。本义:紧接肋或胸以下的部分;胸和髋之间的身体的一部分)。
同本义。
【引证】
《后汉书》-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组词】
腰板、 腰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