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2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24:28
“与生俱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与生命一同到来”,基本含义是指某些特质、能力或条件是个人出生时就拥有的,不需要后天学*和培养。这个词汇强调的是天赋或固有的性质。
“与生俱来”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其使用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汉语表达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与生俱来”常常与命运、天赋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强调某些特质是不可改变的,这与西方文化中对个人努力和后天培养的重视形成对比。
这个词汇给人以稳定、不可改变的印象,有时会引发对天赋与努力之间关系的思考。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某些人因为与生俱来的优势而在社会中处于有利地位。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某些人因为与生俱来的才能而在某个领域非常出色,这让人既羡慕又反思自己的努力方向。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她的笑容,与生俱来的温柔,如同春日的暖阳,温暖了每一个遇见她的人。”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新生儿在母亲的怀抱中,周围是温暖的灯光和柔和的音乐,这个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与生俱来”的温馨和自然。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born”或“innate”,它们在含义上与“与生俱来”相似,但在使用和文化联想上可能有所不同。
“与生俱来”这个词汇在描述天赋和固有特质时非常有用,它提醒我们认识到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同时也鼓励我们珍惜和发挥自己的独特之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准确性。
1. 【与】
2.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3.
【俱】
(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俱,皆也。 、 《战国策·齐策》。注:“偕也。”-而仪与之俱。 、 《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 、 《汉书·李广苏建传》-百余人俱。 、 、 《世说新语·自新》-处与之俱。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使与书俱。
4.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