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4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41:27
“与民同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与普通百姓一起享受快乐。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领导者或权威人士与民众共享欢乐,体现了平等、亲民和和谐的社会关系。
“与民同乐”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君主应以民为本,与民共享欢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限于政治领袖,也适用于任何人与大众共享快乐的情景。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民本”理念,即政府或领导者应以民众的福祉为重。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评价领导者的亲民程度和政府的民意支持度。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馨、和谐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团结、平等和共享的场景。它鼓励人们思考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共享快乐,促进社会和谐。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社区节日中看到社区领导人与居民一起参与游戏和表演,这种“与民同乐”的场景让我感到社区的温暖和团结。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与民同乐,花间一壶酒,共享人间好时光。”
想象一个节日庆典的场景,人们欢笑、跳舞,音乐和欢呼声交织在一起,这就是“与民同乐”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aring joy with the community”或“celebrating with the peopl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理念相似。
“与民同乐”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它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关注与他人的共享和团结,促进更和谐的社会关系。
人人都到五凤楼前,端门之下,插金花,赏御酒,国家~。
战国时期,齐宣王在宫中宴请孟子,问孟子道德高尚的人是否要与民同乐。孟子说:“国君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百姓就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国君与天下百姓同忧同乐,天下一心无人可敌。”齐宣王认为孟子言之有理
1. 【与】
2.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
3. 【同】 ——见“胡同”hútòng。
4.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
1. 【同乐】 一同欢乐;一同娱乐。